谈谈如何写出材料的思想性
) G6 o s5 K2 @7 U! o& j; e6 f作者:深流7 `! L. f7 k e6 u( O7 f) g f! C* R
# ~" J# e; z8 {* {8 |- V
. j7 j/ T# D7 \( t% \
写材料要出思想,这个要求,大家都很清楚。常常有领导会说,你这个材料的思想性还不够。但什么是“思想性”?这里我们不去探究它的概念、它的定义。我理解,“思想性”在这种语境下,更多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思想性不足”而言的。要让别人觉得,你有“更深一步的认知”,能够让人眼前一亮,触发人的启迪和思想。并且,要具体落实到材料的观点、站位、立场、论述等各个方面,就好像无孔不入的广告,全方位地渗透体现。 : G: f: X* `9 O( ]6 @8 P m
那么,材料的思想性从哪里来呢?我个人体会有四条: ( {, ^* H' I/ i* j+ s1 T
3 _$ n0 C7 \8 b+ ]
一、从深刻揭示本质特征中来 / G' }" v; D7 B3 u g6 x" o& Y
D: {' }9 E5 D9 q% _+ E
讲一项工作,有没有讲出本质的特点、有没有讲出内在的特征,是衡量一篇材料有没有思想性、思想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尺。
& L0 K$ h) v7 Z# {! `( ~「案例1」我曾经起草过一篇对地观测力量运用的材料,是为上级领导到我们单位参加年终总结大会而准备的,层级很高,很重要。这之前,对该力量运用的表述,几乎是沿袭编制表上的“老三句”:“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为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提供信息保障,为现实任务提供信息保障”。这当然是对的。我当时在写作班子里头,一起研究了几次,认为在那种场景下,不能再沿用老三句了。这么多年了,到底这个很牛的力量是怎么用的,得挖一挖,说出些“道道”来。最后,是这样写的,四个角度: ; c+ i& f- R6 J1 |0 [" m
坚持向常态观测要“强度”。合理调配各种力量和资源,科学统筹各战略方向需求,看紧盯死重热点方向。 0 |: O' G8 I# y W9 m1 D+ D$ Q$ E
坚持向动向信息要“速度”。要在全业务系统的快速反应上挖潜能,做到动向信息的快速获取、实时传输和高效传递。 9 l# Q- K) y9 H$ M: Y E! D% n, P
坚持向分析处理要“精度”。对目标的分析解译必须精确精准,资料整编必须搞实搞细,真正做到实打实。
9 w3 Y( A+ |( ^; h+ x' I$ s9 a坚持向综合研判要“深度”。强化战略敏锐性和感知力,把小的、零碎的、战术性的信息成果长期积累下去,分析得出深层次的特点趋势,努力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 R0 U# B: k) U* J$ ?从常态观测、动向信息、分析处理和综合研判四个角度,提出了强度、速度、精度和深度的要求,应该说,这样把力量到底该怎么用,着力点在哪里、增长点在哪里、放光点在哪里,比较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 j o5 c$ ~+ _! ~+ t# M
$ N: m# a6 s7 }! l5 }* K! @
「案例2」最近公司有个项目组,搞了一个基于“对地观测+区块链”技术的“智慧政务信息系统”,集成了对地观测和政务数据,数据既有历史的,也有鲜活的,宏观地看是一个地球,也可以选取局部,点进去看,能看到很多地面目标的细节和信息。产品开发得差不多了,到了推广阶段,要面向基层用户推广。一开始的宣传册是这样介绍的: 2 i* ] y3 i# G4 D8 ]9 X" |
智慧政务信息系统,基于遥感影像及其他接入数据开展大数据的挖掘和融合,基于区块链对政务管理数据实施链表式存储和管理,通过系统后台对数据的计算和综合比对分析,自动实现信息管理与报表生成;并区分不同岗位、级别和权限,呈现个性化的界面与内容,辅助单元区域内管理者全面掌握区域态势,有效调配公共资源,助推形成智能化、高效便捷的政务管理运行格局。
( l" O# J3 r$ K4 M+ [4 B他们觉得这样写不行,不抓人,用户也看不懂,不好记。然后我们就一起研究,最后我们把这个系统的功能特征概括为“一图化、一体化、一键化” ,并做了一个具体阐释。 ' b/ _6 C8 O9 Q. M$ c
“一图化”尽收眼底。系统以对地观测影像为底图,综合各类政务数据,叠加形成直观、动态、实时的“一张图”。 $ T8 w) l. s) S/ z1 A, R- G* `# [
“一体化”融合共享。系统对现有城市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归口与功能集成,横向融合、纵向贯通。 . T2 m9 z2 l; S) x$ }. ~9 }
“一键化”去繁为简。系统充分考虑用户体验,兼顾功能完备性与操作简洁性,实现“一键获知”、方便快捷。 - `; s, u$ m8 D9 G# c
显然,“一图化”讲的是“特色”,一体化讲的是“功能”,“一键化”讲的是操作。个人认为,这“三个一”,应该是很比较深刻、准确地揭示了这个系统的功能特征。 8 S- F- M9 F& \( |
3 u- |) s! i7 }
二、从精辟阐述主张观点中来 , P- w2 b; ]5 O
0 }$ r$ R4 U" s
常常有这种情况,我们在材料观点上下了一些功夫,观点列得很好,与此对应的论述也有了。但是领导在审查的时候总觉得讲得不够、不准、不透。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没有把观点打开,没有说清楚、说明白、说到位。我们常常讲,纲举目张。如果仅仅是“纲举”到位了,但“目张”还不够,那么好的观点就成了单一的“贴标签”。一个材料,不仅要有好的观点,还要有精辟的论述来支撑观点。
+ I+ ^3 d& X" I9 s0 I$ H「案例3」曾起草过一篇以内部信息资源整合为主题的材料。材料的大背景,是上级作出了“融合发展”的改革部署,有一些之前分散发展的单位,本来性质差不多、干的活也差不多,就合并了,“合并同类项”。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看起来合并了,但只是一个简单的“拼盘”,远不是水乳交融的状态,再往深里走,就有了阻力,进行不下去了。讲话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核心在“深度”。片段摘录如下:
: }7 D) f6 N7 V4 ^前期,各有关单位密切协同,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不同来源的信息融合系统改造,标志着系统内部信息融合迈出了扎实一步。后续推进深度融合发展,要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原则和步骤: ( `7 E, p9 x' i5 l, z |( |+ P
在实现“信息融”基础上推进“产品融”,聚合各家能力特性,汇集各方信息,形成所有信息成果载体“一张图”;
" O, t+ O" m0 a3 G- c. n* Y* L在实现“产品融”基础上推进“运行融”,对原先各自运行的系统实施通用化功能改造,建立重大任务统一调度机制,形成高效协同运行的局面;
: K1 T! d% X* y在实现“运行融”基础上推进“建设融”,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界限,推动建设“一套系统、多能多用”,并规划好内部架构和关联系统,把分散的力量聚合成有力的“拳头”。
. j4 y/ [( d- N9 h2 H$ S就是将“深度融合发展”分别为信息融、产品融、运行融、建设融四个层级,这四个层级就像四个台阶,每到一个台阶分别展开论述,最终达到深度融合、力量聚合的最高台阶,有点“路线图”、“施工图”的意味。这样写,思想性就自然而然出来了。如果是仅仅列一个“深度融合发展”的观点,观点当然很好,但打不开,深入不下去,思想性就会欠缺,就成了干喊口号、炒冷饭了。 6 }" z# |1 F5 o4 G' N; Y9 s
& _5 K- N4 |& }6 B4 X三、从深入分析矛盾问题中来
{. P! F1 V7 c3 S+ C" N6 U) |4 g2 `2 q' H, P$ z( y, p T. [5 [
问题导向,一直以来都提倡。事实上,问题导向也始终是机关公文的根本指向,是以文辅政的价值体现。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矛盾问题的揭示和剖析。对问题的表述,是比较难把握的。这是一个材料非常要害的部分,它直接体现出材料的思想性,更体现了一级机关的水平。
6 y$ l. Y% ~, I; q「案例4」某单位承担了起草一位领导讲授信息化建设的专题报告,用于一个高层次的研讨会。在谈及**信息化建设的弯路教训时,第一稿列出一个问题,“顶层设计不完善”。这个当然是对的,但是太浅了,我们对信息化研究了这么多年,认识应该深刻得多。果不其然,在审稿时被批了,说“太表面化、层次太低”,要求重新挖掘提炼新观点。 H! x- g3 a" u# H
为此起草组多次召开研讨会,找来相关的专家,研讨了几次,总感觉说不到点子上。有一次,负责人就问,我们说外军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不完善”,到底是什么情况,最大的问题,如果用大白话说,到底是什么?有个专家回答,“最大的问题是统不起来,军种之间统不起来,要么统得过死,要么统得力度,一统就死、一放就乱,来回反复”。大家觉得,这个说到了点子上。然后就根据这个,提取了一个观点:
% N: P+ @+ j$ m& a8 }各国**在解决信息化建设“统”的问题上都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 J' O+ G% P! Q这个观点就很深刻、很有力量,把矛盾问题点“透”了。
( h) A1 |. d; w5 f8 a' V2 _% ?当然,仅仅有观点还不够,仅仅是把问题点准了,还不够,还要具体打开。然后,文中是这样进一步阐述的: 在信息化建设中,在如何解决“统”的问题上都走过弯路,有的“统”得力度不够,导致各行其是;有的又“统”得过死,导致职能分工不明。
, r7 G8 ~ j4 k4 `这是一句解释性的话,对观点的适当打开,然后举了三个例子:
* K; K8 c7 ?5 g8 a1 Z1 p2 M4 [" h①***部门利益争夺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 u5 l0 t0 H ~6 q* B5 o% d I②***在集成各系统中,有时是“水多了加面”,有时是“面对了加水”,使体系越来越庞杂,改造成本也越来越大; ( F' v1 P& y7 Y+ [8 O" N0 L
③***曾一度忽视实际需求和可能,对某战略力量建设“统”得过死,将某力量强行并入某体系,导致各自职能错位、顾此失彼。
2 a4 [3 i/ e5 w/ r& z8 k通过这三个例子,就把现象、问题阐述清楚了。可见,指出问题、点透问题,进而阐述现象、分析问题,这是体现文字材料思想性的重要方面。 2 v( B4 R" i6 A9 f* z4 J( M- a
# g0 H7 [6 n ~5 F: }; ~& M* Z
四、从凝练升华工作要求中来
# U& y. Q! s8 X; z4 C3 h" A
' B" I# d8 [7 t) z机关文字材料里,很多都要提工作要求,提好提准工作要求,也是材料思想性的体现。 3 C: w/ J+ ^9 P# s- K
「案例5」一次召开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会议,在研究起草领导讲话时,对抓好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四个落实”要求,是这样论述的: & y: k4 t! o. _& m& ?% t# [
坚决落实,就是要强化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落实态度,不能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搞变通、绕道走; " U7 d* x8 b: E U! k
及时落实,就是要强化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落实时效,做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执行、第一时间报告,不能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了也不动;
6 ?3 J( [& ]1 Q5 L! U0 h9 Y精确落实,就是要强化有令能行、有禁能止的落实能力,准确把握主要环节和工作重点,拿出真招实策、精准发力,不能具备条件的就执行,遇到困难阻力就讲条件、撂挑子;
! ]) w% C: F/ o. J: _5 t# I持久落实,就是强化持久作战、常抓不懈的落实意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真正把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落到实处、不挂空挡。 ( c) \5 P( V! \% ?$ O3 U
对抓好安全管理工作,从态度、时效、能力和意识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如何抓落实,既强调应该怎么做,也指出不能怎么做,这样讲,工作要求就不显得空,很实在,指导性、针对性很强,我们所追求的材料的思想性,自然而然也就蕴含其中。 9 A l+ }1 z/ [ f
- i5 [: m$ L, d6 v c/ _2 [# [总之,材料出思想,就要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形成观点,在形成观点的基础上深刻论述,在深刻论述的基础上透彻分析,在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求,就像降龙十八掌一样,环环相扣、延绵用力,文字材料就不愁没有较强的思想性。
. b2 |0 P3 r$ T. w# w7 w4 v4 x2 Y" _$ y/ w: Y&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