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o& v. Q" |7 S5 K& v
中央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 - \$ R7 T v3 V2 t' t
9 a# E: y- ` \; {---------------------------------------------------------------------------
; W# g5 i' H! @. E: G-----
6 K. z- q$ N9 x/ J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27日 07:12 来源: 5 U0 g, e. i, J) S B6 ^
专题: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w, n; N. C2 C' I
$ {! O3 I3 @* a) K) t
. E+ @6 n, g& e( D& X这是温州市近年新建的商品房住宅区(2005年4月摄)。 1 z+ H/ d/ H$ y! G$ c: J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刘铮)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中国经济,今年以
; \3 ^* y+ r% p- R7 B& Y" E来增势依然强劲。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中也一度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等
7 B0 u3 J& S1 H; u$ L) d9 j问题。中央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得到了初步抑
) T+ p$ c4 R' f* i制,经济保持了既快又好发展的势头。
- _( W7 w% b. ]- E* v) j* q7 N “国民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了不同程 1 Q5 v7 i) {0 T
度的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 C1 W: J3 \7 a. d; `( I* S
中央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 A% @+ x! `, a. s
统计局: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 n4 q- m; P: G& s n+ e, ^: T
国务院专家:宏观调控既防“热” 也要防“冷”
" j" u Z- L% a: R9 U8 o A 从一季度经济增长处于“潜在区间的上限”到二季度经济增长“偏快”,再到三季 9 {$ \6 I P& ?1 p f
度“宏观调控收到积极成效,成果尚需巩固”,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作出判断并采
3 E/ ]7 J, `9 u$ e取了相应的调控措施:一季度统计数据公布后,立即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半 N* Q9 j1 A U3 J3 ]/ ~% P) l
年统计数据公布后又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加强了土地调控,并
' R! d; U7 i' ?. B9 W对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三季度统计数据发布不久,为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又上
9 [$ D6 d% R1 Z' w) x' Z调了存款准备金率。
6 z; S3 Q; I' s9 b8 ~: \% a 曾经是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问题——投资过快,目前已经出现明显回落态势。国家 ) V/ s$ V- W X2 p7 ^2 J# o; a
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前10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增幅比上半年
) J; ~2 W4 W2 x- q) F- e回落4.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回落1.4个百分点。 ( f3 e6 P+ {2 K9 M
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产业,工业生产呈现增幅高位回落、利润不断上扬的良好 ; D7 U F1 o* q1 `# a+ W+ q
势头。今年6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创下10年来的新高,同比增速达到19.5%,而到10月份 # O# x$ u% {3 _3 M
,逐渐回调到14.7%;工业利润的同比增幅从上半年的28%上扬到前10个月的30.1%。 & j* v2 Y! p: E7 J' K. R
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趋势得到了初步抑制。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自 1 k$ k7 Q/ P4 B' R+ y \( w- f7 |
5月份以来增势逐步回落,9月末M2同比增长16.8%,增速比6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8 \9 t- F# d3 i$ M0 X+ T
1.6和0.9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1 ]$ d( Y* O) A; P# h! }3 h: I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物价上涨温和,能源支撑条件有所改善。今年前10个月, 1 m/ u& |, g$ A! c3 ~6 b' S1 ^% A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在迎峰度 2 K4 b3 A) r, x2 c, |
夏的最高峰,全国拉闸限电条次和损失比去年同期下降九成以上,直供电厂存煤保持在 8 N( g2 a+ g' i7 `2 H
15天以上的正常水平。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大部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不再将 6 @7 M: b8 o& ]9 i f
“能源紧张”列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 p9 ?- v# `8 ~ 200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在中央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 4 Q+ q- q* i% @3 t8 G
的作用下,情况有了明显改观,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
0 `9 o" @1 u+ Q" V" G; i0 H- [8 x9 c+ o发展速度较快、物价水平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态势,特别是粮食生产形势稳定,煤电 / w$ z* p! w2 s+ i4 G) s- ]' F5 m
运支撑条件较为宽松。
* H0 ~' J6 [( R' R9 I Y; `, p 作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控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宏观调控的目的
/ p5 Y* B6 I) d是“熨平”经济运行的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协调增长,这是政府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尤 % G8 P6 }. W* P
其是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完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单靠市场机 u% w( R7 Y7 B7 ^
制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宏观调控显得尤为必要。 ( @+ _! q/ m! M$ S: @1 C3 x
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不仅注意边看边调、对症下药,而且多重用力,既重视货币 1 V1 e- |$ T$ j+ z f. q. t, U
政策,也使用了财政政策;既重视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也适当运用必要的行政措
& ]3 L9 ]6 R) `施,而且在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还综合运用了多种政策工具。 : g& B) C( ? d; k, D* T: A3 A
“这次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有效的,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 - H. t6 c9 x2 I9 a. H! z
而且也没有出现大的回落。” 李晓超表示。
6 D: o6 E0 h. ^; X* A 在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指引下,国民经济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经济运行中的突出 : ^ J) H1 B* Z* r
矛盾有所缓解。但是,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
* M/ X+ R& N2 m5 W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在加剧,不容盲目乐观。 6 @/ Z1 F3 v+ j# e) ?* @5 u! M' z
“四季度和今后一段时间,宏观调控政策将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国家发展和改 3 i/ R; B3 ~7 }
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从现在到年底,要继续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 $ C- N; ]5 U3 H! i
措施,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并为明年经济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