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昂首舞身,光临乾坤,人间欢腾,万象更新。龙的传说,龙的趣闻,尤其有关龙的典故,繁花似锦。龙,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鬚,有鳞,有角,能走,能飞,能游泳,善变化,可兴云,可作雨,利万物,利生灵的神异动物。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今人对龙,异常敬重,极力美喻,如称品德高洁,特别能干的人为“龙人”,赞美文笔雄健为“龙文”,喻高贵之位为“龙门”,企盼子孙“跳龙门”等等。
8 ]4 M1 d, S+ y- v
% d8 w% @* h# P5 J 龙腾虎跃,出自唐·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此成语气概雄壮,气势奔放,令人鼓舞,给人力量。时值龙年,喜逢盛世,我国改革开放成就辉煌。
- U, }. e' y* ^0 V* c9 t: i
7 o2 \8 a( X. a7 ]* \, E% Q! ^ 龙舟竞渡; 龙舟,似龙似船,船的首尾作巨龙形状,故称龙舟。古代常用为帝王之舟。民间习俗每年端午节盛行龙舟竞渡,据说为了纪念战国时怀愤抱石投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近年来,全国好多地方,举办声势浩大、热闹非凡的龙舟竞赛活动,既是传承民俗,怀念屈原,又是传播龙舟文化,搭龙舟之台,唱经贸之戏,国人踊跃参与,海外贵宾商客接踵而来。 2 e2 g" t! Y$ w! p
. C% h: T- n; ^- x; Z 龙眠,龙抬头: 据《辞源》注:在安徽桐城西北,与舒城、六安接界之地,山中有二龙井,此处卧双龙,故名龙眠山。双龙卧此,地灵人杰。“桐城派”文学,可谓甲天下;桐城中华文化名城,经久不衰,日益兴盛;国学大师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百年来人才辈出,高官贤才遍天下。龙眠,社会安宁,百姓平安。龙醒,万物复苏,万象更新。龙抬头,视察乾坤,营造风调雨顺,安排五谷丰登。传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也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当地民众,操办喜事,兴业开张,居住搬迁。二十八年前,我由桐城中学应聘调来铜陵,全家随迁,定居江南铜陵,搬家也是选了这个日子。好友桐城书法家谢绳质先生特地为我题书:“二月二,龙抬头,过大江,大兴旺,喜乐耕耘忙,桃李满天下。”这幅中堂,至今仍珍存完好。 / V% O9 y. d2 G; ^
# F% s+ v7 ]8 X. x! P
龙图,龙头铡:宋代龙图阁学士简称为“龙图”。包拯任官龙图阁学士,权管开封府,立朝刚毅,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宁可不要乌纱帽,也得用“龙头铡”铡了丧尽天良的陈驸马,为民伸张了正义,民众激情高呼包龙图包青天。后谓亷正之官为包龙图再世。面对现实,毋庸讳言,百姓呼唤新时代的“龙图”,秉公办事,亷正执法,铁面无私,不让贪官得逞,不让坏人逍遥法外,显示今日法纪之严威。 0 O- h' ?3 c' u; ~: M. Q
5 S" f4 p0 i: t+ S
龙套,跑龙套: 龙套,中国传统剧戏装之服饰,对襟大袖,满绣龙纹彩花,前后开叉,四周镶边,颜色不一。这是帝王贵官侍者专用之服,演此角色者,除前后拥侍外,别无他事,故称演此角色者为“跑龙套”。当今社会,各有分工,尽管职位有高低,能力有大小,行业有不同,但都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显其能,发挥作用,切不可甘当“跑龙套”,无所作为,应大有作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 q7 ~$ L5 e9 E4 S' _' Q6 }
2 M. ?' {& Z0 W% H. S1 | 龙钟老态: 白居易《长庆集》:“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 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缓慢。龙钟老态,又作老态龙钟,老迈龙钟。由青春到衰老,乃是自然规律。然而,尤应以闪光的人生抒写不朽的“龙钟篇”。老骥伏枥,老蚌生珠,老人献余热,老人立新功。人老见识广,人老志气高。热爱新社会,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坚守正操,矢志不渝,保持晚节。虬枝梅花分外香,雨晴夕阳更多彩。老生咧嘴笑,老妪拍手乐。寿享期颐,悠哉,悠哉! - g' [7 ]0 R1 \7 N# `" H2 R$ [
K4 |- K p" B8 t& v4 k 龙马精神: 出自唐·李郢《上裴晋书》:“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鸥姿。”龙马,传说中的瑞马,形状像龙。龙马精神,比喻人的精力旺盛,常形容老人精神面貌。古代喻指老臣忧国忧民,壮心不已。当今盛世,老人寿长,老当益壮,老马识途,老成持重,老有所为,将以龙马精神,关心国是,服务社会,为龙年谱写新篇章。□何振亚 转自铜陵日报
5 w. I/ {0 Q& Q8 R7 f;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