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的开头,也称导语。是通篇文章的眼睛,在新闻中称为“电头”。是指“本报讯”字样后面的那一段概括话语。
1 _" C$ p+ w- _' h
1 G* {, |8 Y- v7 O2 I 导语是最有价值、最精华、最高度、最集中、最概括的精辟语。它不仅有文眼的美称,还有引述下文的作用,也称“引路语”。写好导语并非易事,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高超的构思技巧以及巧妙的组合方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不难,就是这个道理。
) n& c q( Y# G6 D' W' z ) p% s" [" |) J |
最近读了《十七大代表风采录》(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书中收录了126篇人物通讯。所记述的典型人物都是社会各界的先进、模范和精英。这些人物通讯经过各家高手的反复推敲修改,最终作为上乘佳作入选本书。可谓名篇荟萃,佳作开会。读后,颇有感慨:每一篇通讯都写的都非常精彩,非常感人,每一篇通讯的写作方式都值得学习借鉴和仿效。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开头写法颇有讲究,其写法不拘泥于传统格式,不拘泥于旧框文本。既有传统的通常写法,也有现代创新样板。下面我就其中带有共性特点、且具创新写作的开头列举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u+ E3 M E8 y& @ @1 B- {' [
# a \1 \2 g$ U- }; ` 第一种写法:导语开篇直呼其名,突显主人公
8 E, O7 @& |" T4 m. ]
. S8 { K. P" `5 p" H, M# Y. @: t 这种写法(以下两篇通讯)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文章一开始就直呼其名,没有什么铺陈,很直接,很自然。是什么就写什么,不罗哩罗嗦,不拐弯抹角。让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如:《雪域高原筑路桥——记湖北省援藏交通工程技术人员、交通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陈刚毅》(《十七大代表风采录》第304页)的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作者一开笔就直呼其名。“陈刚毅是一名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他满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技术援藏期间,以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战胜疾病,在雪域高原上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壮丽的生命之歌。”
* i& q6 H" [$ p3 b% k
: E) C9 A2 p! O& d* C5 S0 n- k/ z 再如:《金牌工人——记山东省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党支部书记许振超》(《十七大代表风采录》第159页)的开头也是这样写的。该篇通讯的开头共分三个自然段。作者一开始就点了“许振超”的大名,直言切入。你看看原文的开头便知:7 y( G! W9 e$ h/ ]7 Z7 c: Q4 ^( d
“许振超,一个普通的产业工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振超精神’、‘振超效率’、‘金牌工人’的代表和体现者。. o) k( N7 W+ l! c$ | p' T; d
‘时时创新,天天创新,人人创新。’由一个人的创新,带出一个善于创新的团队,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攀登新的技术高峰,是许振超的新追求。这两年来,‘创新’、‘团队’成为经常挂在许振超嘴边的两个词。
# u: j0 o+ a+ i' G. o, I
% L, v8 M+ h: G$ Q# a0 a 许振超常说,‘成绩的取得,要靠一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团队,’‘创新+团队=效率+效益’。正是靠者这种理念,许振超带出了一支不断壮大的有着非凡创新能力的团队,靠着这支创新团队不断创造出新的‘振超效率’、‘振超效益’!”, @+ \) P$ T J2 R: a) z; p; s
$ N# p6 a1 J5 w 上述两篇通讯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主人公的名字,开篇就是,不绕圈子,不拐弯,直截了当,写的多好啊。* s' x( C1 k7 ^9 o
3 W- s: e, L6 h: o; P) L 第二种写法:导语中主人公名字,巧含主题中- U+ r# }: H4 N' ^
0 ~, c) G- G* G 这种写法,非常直观,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他(她)的名字就是他(她)所作的工作。无巧不成书,就是这个道理。事情也就这样巧合。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巧合的事情存在。如:《用书垒成的人——记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培训部主任李书垒》(《十七大代表风采录》第194页)的开头就是这样写的。“说他就是用书垒成的人,这不免有几分夸张的意味,单说他与书有特殊缘分,确是不争的事实。淘书、借书、买书、藏书、读书、评书、写书、教书,从寒窗苦读的学子,到声名鹊起、事务缠身的学者、教授、领导干部,他一天没离开书,书就像阳光、空气、水分、养料,使他的生命之树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 \1 o9 C& u5 I# Y
& C) D# @/ w# H+ ?# i; S- R8 W' o 这篇通讯的人物叫李书垒,通讯的主题就叫“用书垒成的人——记……”多么直观,让人一看就明白李书垒是与书打交道的人,他的突出事迹肯定是与书有关的工作。为什么会是“用书垒成的人”呢?读者当然就想看个究竟。很显然,作者选题煞费苦心,动了一番脑筋。“用书垒成的人”符合其人其事,选题恰如其分,精当贴切。' `" Q6 ?8 X& q" N% [& x; U3 l5 D' c
& y4 F+ b& _! W0 h% f) e( J& L7 X 再如:《鸿雁领翔——记辽宁省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四家子村党支部书记张鸿雁》(《十七大代表风采录》第286页)的开头也是这样写的。
. l! u" D5 Z7 h' s6 p# r# U “走进山村,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现代气息——笔直的柏油路,整齐的街道,造型别致的新式住宅,与之相呼应的是车水马龙的蔬菜批发市场、明亮整洁的村小学教学楼。眺望村外,田野中那看不到边的温室大棚,山林间成群的牛羊,组合成山村的一派靓丽风景。这就是辽宁省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四家子村以她特有的风景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丰腴、富庶,展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欣欣向荣。”鸿雁显然是领路人、带头人的意思,用“鸿雁领翔”作为通讯的主题显然非常生动形象,几句话就把一个活灵活现的带路人的形象勾画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张鸿雁的为人风采。
! ?7 \ J7 D' a+ n3 Y* F/ E5 f0 q ( i c2 u6 ~% }
第三种写法:主语在导语题目中标示,显画龙点睛
; P3 q/ j4 ~4 n7 I( c7 j, i
2 p- M0 L+ \ N
* i- g% H; [. a- N$ G 上述几种写法颇有新意,很值得我们学习,不妨找到原文读一读,必有收获。作者:隋福军 C, n0 G" v6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