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老秘版聊活动,主要探讨礼尚往来问题。由于主持人事务较多,未能邀请嘉宾参与互动,所幸活动顾问公务员写作热线的朱老师对部分问题作了精彩解答,真不知道朱老师(qq群:199789809,本群快满啦)对这方面也颇有心得,让我也是受益匪浅。一些网友也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今天周未特把老秘网版聊活动内容作下整理,以便大家学习交流。
! ^. l t9 |5 ^4 y% _. ]新开的老秘网网友交流第三QQ群:49231471,欢迎申请加入讨论,朱老师坐阵指导。7 _$ K6 O! |3 l/ G: ]; k' E' D
0 v6 j9 U/ D' I7 |1 O" F0 ^0 n1 k问题一: I9 W# F7 \4 C- a3 T
& x2 g y3 v- R' h, X+ C
buta9网友问:
6 G7 o+ ^- ?: O1 e
# G9 F F3 O$ L5 B 每年到节日就头疼,以前的老领导、帮助过自己的、亲戚朋友等等,还有就是平时走动,真是难受和纠结。
5 ~, b9 V6 ?. A8 [$ t" a) h/ d* U% {2 `4 Z% f9 C
朱老师答:8 d: I' R+ ]. ?
) b8 A) I* i" @ I' d
我想年节或平时走访老领导、新领导,对于新人来说是心理难受的,但对于那些官油子来说,他们是游刃有余的。学会给领导送礼,与领导有效沟通和联络感情,是一门艺术,也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必须的环节。破除难受的心理,我觉得关键需要2点:一调整心态,把送礼看成工作生活和处理人情世事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要善于洞察领导及其家属的心情,有些时候,有些比较清廉的,领导不在乎你送的一点礼物,但通过这个过程,他却可以看做你对他的尊敬、信任和靠拢,长期以往可以慢慢将你作为心腹之人;作为送礼者来讲,要将送礼看做人人都会都要干的正常事情,心理要放开,尤其在家庭这类宽松的场合下,更应当放开,大胆说做,让领导感觉你感性的一面。2,还需学习一下厚黑学,最高的境界是“厚而无形,黑而发白".看看仕途那些你觉得俗气的官油子吧,人家最喜欢的就是拉拉扯扯,而且显得异常自然、亲近,私下里和领导及家属和老朋友一样,原因在于人家一会公关,或走后宫路线,或对症下药;二是人家的心理素质好,能够摸准领导及家属的心理和需要,你去给他送钱送礼、表示忠心和靠拢,他们能不高兴吗!如果你今年不去,领导私下会和老婆叽咕呢:我平时对那小子既严格要求,又重点培养,怎么今年没有表示表示呢~孺子不可教也!当你送礼时,现场领导也许会一脸严肃,大声训斥你:“送着干嘛!好好工作比什么都强,我又不是外人!和你爸爸老朋友了!”你临出门时,他还可能严肃地说:“把你的东西带走----来坐坐就行了!你年轻,工资低,比我更需要········”但当你刚出门,他也许会和老婆打开你的礼物看看,老婆也许会高兴地对他说:"我正想买某某呢,这下好了,我连商场也不用爬了!你看看,这个东西,明早我给小孩子他姥姥送去吧···········'呵呵,领导得到礼物,他的心理和背后的表现你就大胆猜吧!---当然,送什么类型,多少数量,领导是否满意,能够撑家属的眼皮,这里面还有一大篇文章!
1 e6 n) {9 h- U: D) n1 ~( G) O8 c" D' N# E
问题二:
9 H2 z; o& z+ f4 A: m% a( F4 U' R( [9 C5 D; C9 B% a \
秘书网友问:6 W. z# [: o& b
5 A5 n0 x9 M+ [0 y% Q处于这个社会中,这些事避免不了,怎么能把礼物送到领导的心里呢?7 Y0 n7 X+ W' C- w8 M- |5 L- w
$ Q0 b8 m4 E% p# [- N
朱老师答:
; S% y1 v% A: R- o5 w3 r2 v( h& J- d- g7 s) B
送礼应当属于社会学、公关学范畴,学问很深:我想应该系统地思考、把握以下要点:" g$ |' Y/ J( c. ]5 q
1送给谁,谁几斤几两,按什么标准送。8 @- Q0 ?2 \* k
2送什么:送的东西在其心理有什么位置,在其家属或小蜜心理的分量;送什么类型,具体选择送什么;送多少价值的;
3 h/ M2 n5 [- @. M( u3如何送,晚上送还是办公室暗送,送给领导还是其亲属;送购物卡还是礼物实物类
" v. B! d% ~( w7 z4送时,常用语言如何设计和准备-----如何与领导及家属沟通,以求留深刻印象
) S9 ?9 J G5 H% e5制定应急预案:比如,领导不在家,家属不认识你,如何处置?领导及家属嫌弃不够贵重,怎么办?人家真正拒绝怎么办?送礼时,假如赶上送礼高峰期,领导家里遇到同事或者其他送礼者如何处置?如何规避风险,保留他的清廉脸面?--东西再好,给他丢脸了,也送不到心里去,还会恼羞成怒。, }2 H# \) {) R4 k. k- x+ X! d
6送礼技巧研究:古代宫廷里经常有后宫路线,皇帝不大喜咱,咱可以接近皇帝妻子、情人、孩子、司机、贴心人,同时给他们送点,“曲线救国”,引导他们不断吹风,改善你在领导心里的印象;借送礼之际,如何展示自己能说会道、善于沟通的有点?送礼除送实物,还可以送虚物,比如某官妻子是音乐老师,喜欢名家钢琴音乐会,你就送会票,可以不进家门---如何投其所好又是一篇值得研究的课题。送礼和写文章一样,无定法无定规,关键是达到目的完事,呵呵
* i$ P% P; B/ d9 q
7 G) A8 k! \$ E& f7 b7 [问题三:
; h0 N- I2 w* H, M" I. w. L
1 T: P7 y# ?! v8 \中国秘书网友问:
+ _& S2 p9 ~ d) P4 M V
4 {0 Z4 O$ o. w. y9 n希望在这里既学到文章之道,又能学到处世之道。觉得与领导关系融洽了,走动就自然了;关系不够融洽,可能就尴尬了。
/ |2 `2 q$ ?% k7 \/ D
0 d% R2 a0 u N6 ^3 m朱老师答:
5 W7 P# _% k$ H" r. ^: ?# h1 R ]! p! \1 `& z! ~( I/ l
可能需要这样的心理:越与领导关系不够融洽,而自己处处离不开领导,更应当主动送礼,在维护领导清廉脸面的前提下,适当送礼,走动。尤其是家庭环境,比较宽松,真事少,送礼不但可以留下好印象,而且还可以对不和谐的关系和一些不和谐的事情进行侧面的解释,消除误解,到位沟通。--需要说明的一点,送礼不是万能的,日常工作中能力不足,引起领导不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处处与领导作对,或者总是有意无意地给领导的能力、廉洁带来不利影响,送什么领导也不会喜欢,这也要求个人日常工作中维护领导形象。8 u; H9 k# _ v3 Y4 D
2 m+ u* j2 Y/ {问题四:. a8 E9 m- L! s$ l0 g, b
, A4 A& l" }+ \- K) O江苏省委秘书网友问: - Q% W8 k. u9 Q
N: N. _. {# ^0 k! r7 L9 }希望能听到更多自身经历,说的越详细越好。; T% n0 t0 ?3 n- I
. t: W/ ?+ ~ H" k% G2 }6 D/ ?
朱老师答:
) Y. l! J, D Y! I/ W! ?
: ?* @* a# Y8 d" E% l* K张三能力平平,大学是团委书记,写作能力没提高,但是学了一身“吹拍专钻拉送”的本领,初入单位领导不喜,轻视之,多次受到一把手严厉批评。张三毫不气馁,对领导依旧恭敬,把领导身边的大秘书、司机、妻子和老母弄的舒舒服服,不在乎给他们送了多少,关键是送出的东西是雪中送炭;和司机称兄道弟,经常性地给司机几盒国外名烟抽;本文来源于老秘网。另外,得知第四把手深得大领导信任,也经常给四领导送礼,没钱的时候,给他们跑腿,接送孩子上学,在医院照顾老母------于是这群人天天在大领导耳边称赞张三厚道,实在,协调、沟通、活动能看力强;天天吹风---大领导于是安排张三去省里协调一件事,张三年纪轻轻,省里毫无个人关系,3掌握领导的禁忌。有的领导迷信,不喜欢什么什么,那就千万别送;天下美酒很多,某领导就不喜欢茅台那个浓香型味道,最喜欢秦始皇、汉武帝品牌酒,那就注意这点了;有的领导为表示自己清廉,不喜欢亲自笑纳礼物,那就给他老母或趁其不在家给妻子,向其亲人说清楚自己姓名,并短信或事后暗自告知“某某,多年来得到你的栽培和关心,某日晚到贵府坐坐以示谢意,但未能向领导当面汇报,甚为遗憾。以后有机会再向领导汇报吧!再次感谢领导的厚爱!”如果你送的东西能够入其家人的法眼,相信送了什么东西,你长什么样,家人都会汇报的。(本文由老秘老秘网长夜猫子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 g* N5 H5 x: v& x! g8 c
% H5 H1 x% {1 G R, ~其他网友观点摘要:
0 r2 z& r( a/ f2 E, K J% b) u. h" D5 k( R( J
一笑而过2000分享:- O* D, o; ]2 s h
& J1 r# R' Y$ D+ `) b& x送礼是一门学问。送礼送得恰当,会收到非常好的成效,不仅受礼人接受得轻松、愉快,而且送礼者自己也会很开心。
& @/ A+ Q: U$ K! O" [
) J$ q$ i5 t4 v: y4 j5 b 挑选称心如意的礼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第一要看赠送对象的年龄、身份、地位;第二要看赠送者本人的情况及其与赠送对象的关系与感情;第三要看赠送的场合与时机;第四就要看赠送者自己的经济实力了——超出自己所能承受范围的送礼行为,即使让受礼者很高兴,但就赠送者来说,送礼时愉悦对方的快感可能会大大降低。
% _8 ^. a5 d3 z( v3 x' @" B) w
9 M8 X$ A) e6 ` i. E' u1 z- l6 H4 K. n
通常,对于赠送对象的兴趣、爱好和志向也应在考虑之列。比如对于喜爱古玩字画的朋友,你可以送他一本他心仪已久的名人字画,这远比送贵重的电器、营养品给他好得多,此之谓投其所好。 7 W1 T: J# W* B: W+ B5 F/ @2 ]
0 X0 E" Q: c9 G# k8 N; o7 o b/ d
* g. Z6 c6 L/ I$ n7 y 注重挑选礼品的细节及选择最佳的时机、场合送礼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处理的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还要谨记一点的是,礼物的好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好的礼物并不一定都是价值不菲的,只要动动脑筋,你就能想到既经济又能传递情感的礼品了。
* c* s& c% U4 _
+ T. M& u- `. P' V5 G
+ h6 M1 b' R; D3 d6 D! U送礼最头疼的事,莫过于对方不愿接受或严辞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回礼,都令送礼者十分尴尬,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够惨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然,一送中的呢?关键在于借口找得好不好,送礼的说道圆不圆,你的聪明才智应该多用在这个方面。送礼通常有以下方法:
" R" G+ v/ {; m$ M4 u* ], t8 i0 b; G4 J5 v8 @# e3 r
1 、借花献佛
' z) Q3 y' j8 M+ n& |" W 如果你送土特产品,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自己又没花钱,不是特意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害怕你目的性太强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 c7 @! p; d$ }4 j2 、暗渡陈仓 " b d: V- H+ v. x7 m$ V
如果你送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这样喝一瓶送一瓶,礼送了,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
- y# l: o0 H9 Z% R3 、借马引路
+ _: M. r' Z. M Q9 O- p- f; ]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拉不上关系,你不妨选送礼者的生诞婚日,邀上几位熟人同去送礼祝贺,那样受礼者便不好拒收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然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谊的目的,实为上策。
- Y2 a: m" R( V4 、移花接木 \' Q# o7 t/ m, U5 J
张先生有事要托刘先生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又怕刘先生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张先生的太太与刘先生的女朋友很熟,张先生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让夫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8 k9 A' G" q! E2 o9 n& {5 、先说是借
) r* b: Q6 i3 Y7 Y 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撂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如送的是钱,可以说拿些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只要你不催着要他还,天长地久也变成了送了,这样也可减少受礼者的心理负担,你送礼的目的就达到了。
, j; |6 l9 w1 X3 k# I4 S$ H6 、借机生蛋
* v- X7 ^/ x2 G+ L 一位下属受上司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但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上司红木镜框中镶的字画感觉是一幅拓片,跟家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还有他赠送的字画。他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上司不但没有反对,反而十分喜爱,送礼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0 U# b5 |7 g, s: L& ]% p/ |4 d* q7 、借路搭桥
9 l, F# {5 l0 r 你可以在送礼的时候对受礼者说是以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买下的,象征性的向受礼者收一些费用,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便会心安理得,没有顾虑。
9 y$ k; c- M* y! r1 D/ P! S0 n) ?% z% d I( X2 }2 |% U, A
z! s1 N( a" }" O 中国人是个极其重视送礼的民族,举凡端午、中秋、过年、结婚、生子、寿辰、乔迁、开业、毕业等等,按照俗例,人们总是以送礼的方式来表示祝贺。
2 a a: n, T5 _( z4 O5 n6 b; A$ C' X1 N% S4 F( G& V
然而,并不是亲友有了上述喜事,便立刻准备送礼。有些人尽管有了喜事,但主人不大肆铺张,如果贸然送礼反而不妥。要依当地的风尚习俗而行。通常,当你要向亲友庆贺喜事时,也必须等对方通知或发出请柬之后。
8 r* O& O% v; `; i; z f5 l/ V; P; |7 d9 v6 b0 Z0 m$ z* Y
送礼的形式和内容可反映出送礼者的个性。礼物就像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虚荣和吝啬、轻佻和浪费、智慧和幽默、俗气和无私。
6 y: `4 Q5 Q i! P) D: u$ K9 L% v: T, q
送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带来欢欣。许多人认为,送礼是一种负担,之所以要办成这件事,为的是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这种人总是事到临头才急匆匆地跑到商店,随便买上一件礼物。他们把礼物包好,往受贺者的手里一塞,说上几句祝贺的话,就算万事大吉而交差了事。至于受礼者后来把这件令人兴味索然的礼物塞到哪里,他们是毫不在意的。因为他们尽了自己的义务---送礼。
9 y. c2 h; F1 y( `( ?! n R% I9 {& z2 K
还有一种送礼者,他们希望自己的礼物能够证实他们非常富有,能在大家面前炫耀一番。另有这样一种人,他们送礼时,总是考虑对方是否能够还礼, 他们只愿将礼物给那些他们认为能够投桃报李的人。8 T+ l7 `2 q1 c# Y
8 Z" Q* h: s$ \* g B7 d& w' { 多为对方想一想 以下是一些小小的送礼原则,大体上,只要送礼者能将心比心,多为对方想一想,就不会犯太大的错误了。
( y" J! |( D; U, u$ c& r( ~- @
* E0 w: N1 k/ B6 S# }; f 选择你自己也希望接受的礼物。如果你送的礼物连自己都不喜欢,人家怎么会喜欢呢?不要把去年收到的礼物今年再转送出去,或索性丢弃它,因为送礼的人通常都会留意你有没有使用他所送的礼品。 $ q( k7 H" A. Q8 K
7 N* {# k' g4 z r 如果你比较富有,送礼给一般的朋友也不宜太过于出手阔绰,这有时会引起不必要的尴尬,得到反效果,反而送一些有心思的礼物会更好。) o5 I6 z$ c( M% F5 q: `% K, Y- e
& ]( T2 S) D* y0 H. i' {+ S; y9 ]
记得把礼物上的价格标签拿掉,把标签留在礼物上,礼物就变成只能传递两个讯息,一个是一个是“我们的情谊值多少钱”,另一个是"看着吧!下次得回同样价格的礼物给我”。而这个讯息,可以把所有送礼的情份都打得稀里哗啦!此外,不论礼物本身价值如何,最好还是要包装起来。有时候注意这些细微的地方更能显出送礼者的心意。3 ?# o+ T) i# `3 _2 d& ?; z; v
4 n7 ]! w3 z ~1 U& T
$ U$ ]( ` v' ]) h8 N
必须考虑到接受礼物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否应用得上你送的礼物。比如,他家里摆得下这么大幅的画吗? 6 k% L$ z7 C8 L) h
, |, j3 e5 O i- N1 D
有些人到对方家中拜访时,直到要离开时,才想起该送的礼物,在门口拿出礼物时,主人却因为谦逊、客套而不肯接受,此时在门口拖拖拉拉的颇狼狈,要如何避免这种情形发生?最好的送礼时机是,进门后寒喧几句就奉上礼物,这样对方就不可能因为客套不收礼,而双方僵持在门口。
: [" W9 H" e$ y5 C$ f. j }2 g5 e) P9 \* t* g9 w/ D) G
如果错过了在门口送礼的时机,不妨在坐定后,主人倒茶的时候送,此时不仅不会打断原来谈话的兴头,反而还可增加另一个话题呢
1 c8 z0 @2 ]/ ?5 k$ Q
* ]4 V1 h& ]! x9 a& m送礼送什么好?相信很多人都为这个问题苦恼过。
' x6 D2 f5 E0 _% u* Y7 N) a# l+ Y: D7 L) u4 J: h6 o- D) ~
其实,送礼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送出去的礼物,如果想得到受礼人的赞许,并且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意,最终达到自己送礼的预期目的,这就需要您有相当的生活阅历,并具有非常好的眼光和见地。
- \, C3 D4 i( P+ V4 `0 S8 x& S9 s
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给他或她送什么样的礼物才算合适,这可能需要考虑到太多的因素。但是,也有一条很基本的原则,那就是:礼物最好能够满足接受礼物者的需要。
+ F% w7 M1 t$ a: I9 T) _ D) m" l3 L& l) B- S5 a" k2 x9 _; X* H
我们可以将受礼者分为三种类型,并分析送给他们什么样的礼物能够充分体现送礼的价值:
( S/ i T1 f# W" a: {+ t
2 f; V; w6 |& }2 x1. 高枕无忧型:这种人财力雄厚,送给他们的礼物最好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如名家字画、古董艺术品等,甚至有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价值虽然不高,但不是很容易得到,同时又非常精美的小东西,比如一些民间的手工工艺品等。$ q" V! V0 f1 F! Y( H- h+ Y7 |3 W
& m5 r' n9 j9 U, d2. 锦上添花型:这种人物质条件比较好,送给他们的礼物最好是时尚的,具有一点生活情趣的东西,如盆栽植物、葡萄酒、精致的小水晶摆件等等,这些既可观赏摆设,又有实用价值。
, L7 ~# l" u( g# M& x9 A6 i8 b+ z/ \9 H- ]
3. 雪中送炭型:这种人物质条件不很丰厚,送给他们的礼物最好是实用的,比如一件衬衣、一套漂亮的灯具,或者一盒价值不菲的保健品等。" i( R1 `) t+ h6 z7 M9 r
1 X! |. u5 f4 _: e4 ` h
所有这些,我们可以总结为一句话:送礼,不求最贵,但求最合适。; R) V9 b, ~1 g7 w* D; n
: f! _1 I6 T, I- t# f' D7 l7 x* G
乡下人网友观点:
5 b7 N/ U. W5 ~
7 [/ J5 ?0 } y: i0 f这是做人与做事的奥妙。皇帝之下的官,恐怕没有不送礼的吧。关键是要找准时机和选择恰当的礼物,这需要有非凡洞察之术。古人讲洞察之术很深刻。尺度把握要结合具体的人、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场合,既要让领导容易接受,又要让他开心,既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又要拿得出手。微妙至极,千百年来不知难倒多少人。
2 ]& {. T! K2 ^% M
3 o, ], A* S8 F2 v书法家网友分享:
p9 {9 X# r$ T, W( e7 w" H
9 P& ~6 w4 D- s# S: L- _/ v4 V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仁、义、礼、智、信”,其中,“礼”是中国儒家思想比较经典、比较辉煌的一页。发展到今天,送礼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送礼作为社交活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受到人们的普遍肯定。庆典送礼、办事送礼、过节送礼、见面送礼、开会送礼、促销送礼、喜事送礼、丧事也送礼。得体的送礼,恰似无声的使者,通过这一方式把你所需表达的感情送到对方的心坎里,给交际活动锦上添花,给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注入新的活力,从而达到增进友谊、互相关怀、生活愉快、事业顺利的目的。 “礼多人不怪”,这是古老的中国格言,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地领会礼物的意义,自如地运用礼物表情达意,将礼物的作用充分发挥。 礼物是千百年来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情感媒介。一件理想的礼品对赠送者和接受者来说,都表达着某种特殊的愿望,传递着某种特殊的信息。礼品是一个宣言,它宣告了你与接受者的关系:亲密的朋友、友善的亲戚、感激下属的老板或是一位热心的崇拜者。 现如今,在馈赠礼物的时候,有些人认为礼物价格越高才越有意义,越能表达送礼者的深情厚谊或者感恩戴德之心。其实,这样做是把馈赠的礼物商品化了,与送礼的真谛相悖。其实,价格高昂的礼物,不见得能表达送礼者的真情,再说了动不动送高档的礼物,只会使得收礼者感到“受贿”的尴尬,这样的礼物恐怕很多人都不想要。
. |0 U4 u5 K0 `. i g( f* o" b4 `0 ^%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