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作评析:从一片理论研讨文章得到的三点启示 " w! |3 j. A D' B) S
1 f' h, r- g% s3 F2 p8 a7 n/ u 这是按我们领导思路撰写的一篇原创理论研讨文章,已公开发表在省级党建刊物上。之所以推荐该文,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或者说是该文写作过程中带给我的三点启示。
) ^2 p5 v2 W& z 一是写文章要敢于直言。写文章如同做人,要正直、有正气,敢于说实话、道真相。该文首先提出了“五型党建”,如实披露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直接、酣畅,毫不隐晦,可谓是一篇有胆气的文章。这启示我们,无论写什么文章,涉及到问题分析时,一定要有底线,不能拈轻怕重,不能蜻蜓点水,要本着推动工作、纠错纠偏的责任感,如实反映问题,从而引起领导重视,推动问题解决,达到以文辅政的效果。
9 Y; c; Q* ~( J1 S8 U 二是写文章要站位高远。要善于站在哲学的角度、理论的深度,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该文提出“五论”的观点,对当前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大胆地设想和理性地思考,其逻辑不一定严密,但有理论思考的高度,能够体现领导个人的战略思维。这启示我们,要敢于、善于进行理论性的总结,积极发出自己理论思考的声音;不要囿于前辈或专家的理论观点,不要以为所有理论都高深莫测,只要自己大胆地去总结实践,也能立论于世。1 O1 c# C; z1 y6 I0 C2 z m, d/ _
三是写文章要有小切口。要善于以小见大,不要一味地贪全贪多。从小处切入,扭住一点,阐释开来,往往能谈透、谈实、谈深。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大课题,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阐述。该文紧紧扭住一个“责”字,谈到一把手的主业首责、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以及履责、考责、用责,主题集中,内容实在,既打得开,又收得拢。这启示我们,追求文章的朴实、深刻,关键要选准一个好切口、一个小切口,聚焦一点,进行发散思维,往往能够使文章看起来务实而不空泛、深入而不表面。
- b$ W# C% C$ J7 u. K2 n. q+ j3 D& `8 F0 O; [) I8 X9 Y' b5 }& X) w
' p5 Y: ?* l) T3 A* q _7 I
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政绩观 5 y0 f! M( M9 I
% D. Z% G% G5 w: Z5 y% j
习总书记提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强调了抓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突出党建第一统揽,时刻把党建工作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确保“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落到实处。
* o N' y. h) s- M0 f7 g 一、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政绩观,要着力扭转五大党建现象( f0 n9 j/ I- S7 H& X% c
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高度重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快推进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保证了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密切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但从全国党建工作现状来看,少数地方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党建现象表现突出。
$ P" A& }$ `4 z, G5 d! Q7 @; ^ 一是“纸上谈兵”型。主要表现为,口头上重视党建,实际中不付出行动,存在党建工作“低为”、“不为”的问题;或者只图形式,墙上挂满了党建工作制度牌匾,但没有执行落实到位,党建工作停留在“墙上”;或者只顾总结经验,标新立异,提新观点、空口号,不注重实际推进,突出实效,把没做的当作“已做的”,把一件事的成效“吹”成多件事的成效,党建工作停留在“纸上”。这种“纸上谈兵”型的党建是“说”和“做”“两张皮”的党建,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必须加以抵制和扭转。- t2 {0 h! I4 Q. s1 F2 N
二是“以点代面”型。主要表现为,过于重视点上示范,抓点代面,忽视了面上推进、整体协调,产生“点上热热闹闹、周边冷冷清清”的现象,影响了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以点代面”的问题,固然存在“党建工作点多面广量大线长,难以兼顾”的客观原因,但也从主观上反映了少数党员干部“拈轻怕重”的心理,总认为“点”上容易抓出成效,把“面”上推进视为“难题”、“烫手的山芋”,不愿意去抓,不愿意去碰,导致基层党建工作不能全面推进。
" I+ F( E2 h: N2 s9 |2 a 三是“急功近利”型。主要表现为,抓党建工作急于出典型、出经验,追求“立竿见影、马上见效”,不愿意抓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或者只图一时成效,抓一阵、亮一阵、松一阵,抓出的亮点和特色保持不下去;或者抓工作“走马观花”,一件工作没有抓到位、抓彻底,就急于转到另一项工作。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少数党员干部抓党建工作的“急功求利”心理,没有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是一种“目光短浅”、“投机取巧”行为。( K( y$ {! B4 C1 X# @ J7 R( E
四是“应付被动”型。主要表现为,抓党建工作存在被迫、被动的心理,仅仅由于党建工作考核等因素,被迫“上阵”,实则心思根本不在党建工作上,缺乏工作动力和激情;或者持“党建后位论”、“党建无用论”,总认为党建工作是可有可无的“附庸品”,甚至把党建工作作为影响业务工作的障碍,抱抵触排斥、消极应付的倾向。出现这种“应付被动”的问题,根源在于思想认识不到位。
- ^% }5 ?6 v( {" \9 ~0 \: } 五是“单打独斗”型。主要表现为,党建工作中存在“单打独斗”现象,具备党建工作职能职责的相关部门彼此协调不力,联动推进不够,党建资源缺乏有效、充分整合,使党建工作处于“各顾各”的零散状态。这种“单打独斗”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建工作功能、优势、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党建工作质效。
' ?7 }7 b5 x( _5 {' ?# g 二、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政绩观,要着力强化五种党建观念9 \4 O% s, U# N
以上五种党建现象的存在,究其根源,还是对党建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责任不到位、考核奖惩不到位。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落到实处”,首先必须树立重视党建、抓好党建的工作导向,在思想上树牢五种观念。) j Q9 ^% ^! f$ y) u9 g
一是“决定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抓好党建工作,放到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清醒认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并不是不要发展。党建与发展,正如“1与0”的关系,“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将变得毫无意义”。
* Y$ {" i- p+ B 二是“基础论”。从地位上讲,抓好党建工作是兴党之要、成事之基,就如同社会伟大事业的“大厦屋基”。必须把党建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以党建工作为统领,统筹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谐稳定。
$ |( O" B4 R( _2 j+ i" o 三是“首位论”。从职责上讲,各级党组织书记必须树立“党建为先”的理念,把党建工作摆上首要位置,把抓好党建作为第一责任。通过抓党建,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8 k; }6 _8 k4 n% e; b2 u 四是“统筹论”。从方法上讲,抓好党建工作,必须树立“大党建”的观念,站在“大党建”的角度,运用统筹、系统、联动的科学方法,对党建工作进行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 A! e) h9 g5 R 五是“导向论”。从举措上讲,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必须成为一切工作的鲜明导向。一方面,要树牢“抓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观念;另一方面,更要结合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彰显“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要树立“凭党建看德才、凭发展论英雄”的用人导向,特别是选拔“一把手”和关键岗位干部,首先要看抓党建工作的能力,看其贯彻上级决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抓班子带队伍等方面的实际成效。
8 w' X" t+ u6 r7 g 三、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政绩观,要着力担当五大党建职责
3 ~/ \4 p- ]6 V- R# D
' ~9 c7 J' d w& V6 k2 J& M$ \& @- a2 k- |6 Q( n# T) D2 Z# P- J7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