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能人”治村存在三大弊端应引起重视
8 U7 |+ k( P- b4 x5 C+ V# h" p3 | v% t4 d
近年来,不少致富“能人”积极参加换届选举,进入村两委,有的还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能人”治村现象在农村日益普遍,“能人”当“村官”受到了基层党委政府的认可和鼓励,而且“能人”村官在带动村民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权力过于集中、监管不到位等原因,“能人”治村也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有三个方面:
" P/ v0 g5 y$ b
1 C6 e5 X% @. q) `+ E& d/ ?9 H/ D一是定位模糊,参与村级工作精力有限。很多群众选举经商人员或者拥有企业经营经验的人员担任村干部,目的是希望“能人”村官能帮助本村更快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但是部分“能人”由于自己经商做生意,在治村过程中往往投入的时间不足,个人事务与治村工作存在“两头”难以兼顾的情况。特别是村干部自身的工资收入,同其经商所得相比差距太大,导致“能人”村干部在定位时更多地倾向于个人收益,处理村务时间不多、精力不够,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甚至出现“当官不理政”的现象。 5 s" Y" ^. P$ I$ x. u0 x9 \
4 {1 {' d6 {1 k2 [4 L: T8 g" w
二是动机不纯,利用手中权力违纪违法。不可否认,有些“能人”积极竞选村干部是想通过自身富裕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能人”个人致富有方,却并不热心为村民谋利益,只是希望借村干部的身份获取更多的资源为自己谋利,甚至借用手中的权力损公肥私、侵吞集体财产。近年来,xx市纪委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中,涉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65%以上,主要集中在贪污、侵占、挪用公款,虚报冒领惠农补贴资金,利用手中权力优亲厚友,违反财经纪律坐收坐支集体资金等方面。
" d1 U& r; F: H) p3 I8 j* @8 k( o4 n& R! U) m/ m
: s+ k/ h5 V! C2 x6 W8 L2 A6 b* O8 e0 D& y! G3 `3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