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要把握住每一次机会
7 H" c, f0 c3 R2 i5 R; ^7 i# U3 C: \ ——我的“多味人生”(下) t: D3 f* O% k2 q
王立群 ! \2 o4 Y3 r* T. Y ^% e, ?; I
# y E9 ^! S% W2 U/ }1 `
- Z9 v9 e! B% R' O, S. K
“大丈夫”就要百折不挠 + [0 v9 j/ N+ {2 R+ d' l
回到开封一中,我仍然分在一班。失去了一年的学习时间,使我倍感时间珍贵,于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三年高中我学得非常扎实。三年来,每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无论考几门课,我的平均分从来没有低过97分。我的学习方法很笨,但很见效,我把之取名为累积记忆法。
% F% w7 B; E8 T: C! O7 h6 H% e 从高一开始我住校读书,每周六傍晚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家,周六晚上与周日白天,我将一周的所有课程复习一遍。到第二周,再将前两周的所有课程复习一遍。一个月结束,我将这一个月的课程复习一遍;一个学期结束,我将这一个学期的课程复习一遍;一个学年结束,我将一个学年的课程复习一遍。这种学习方法很苦、很笨,但是,这种周复一周、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复习,使我清晰地记住了高中三年所有课本的内容。高三毕业考试,我的几何、俄语、代数、物理、化学这五门功课都考了一百分。 4 \$ C+ ^4 p$ G; j" \7 b
1965年高考,我报考清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考试时我发挥得非常好,考分也非常高。但是,我一直没有等到录取通知书。当我们班上高考分数比我平均低三十分的同学都被河南某学院录取时,我明白:我落榜了! 0 t) V; C" N3 e
由于已经有小学毕业升初中落榜的经历,所以,这一次落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当时,所有落榜的考生都有一份“安慰信”,大意是由于招生名额有限,今年你未被录取,希望你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没有等到“安慰信”送达,就去开封市一所厂办学校应聘了。 + h O! e4 O+ \/ v1 g% M
这个厂同时办了两所学校:技工学校和子弟小学。我应聘的是技工学校,负责口试我的是两位从厂里抽来教书的工程师。他们拿着《平面三角》和《平面解析几何》考我,两位工程师对我非常满意。这样,我被录用到这所厂办技工学校教数学。 ) B- P* G4 \# J4 O: L" ?: o
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备完了一个学期的《平面三角》课程。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坐着,有人说:校长找你。我到了校长室,看见一位陌生的女教师。校长说:因为工作需要,组织上调你到小学部任教,现在就去,他们正等你开会。事后,我才知道:一位主管厂长认为我一个高中生教高中难以胜任。 ' u# X9 G) {; G1 W2 {
我强打精神,随着这位女老师到了小学部。小学部和技校在同一座楼上。她一直把我领到会场,我一看戴着红领巾整整齐齐地列队站着的学生,才明白我被任命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从此,我成了一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一干就是七年。
- C* s* Z6 r! ]7 F( l 人生常常会遇到挫折,看不到前途,这时,最需要的是咬牙坚持。
M* V/ _9 r. `4 H* b7 y# M; c0 L 在小学的七年中,除了体育课,其他课我都教过。最让人想不到的是教音乐。一天,校长跟我说:“教音乐的老师走了,你准备一周,教唱歌。”唱歌我只在小学学过。离开小学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学过唱歌,更不用说弹琴唱歌。但是,我是合同工,敢不服从工作安排吗? # B2 s9 P# m- U9 q9 O5 }) N$ p, @3 f
我找到学校仅有的一部脚踏风琴,练了一个星期。第一次上音乐课时,我手忙脚乱,顾得手弹,顾不上嘴唱;顾上弹琴唱歌,顾不上看学生。
& I3 }/ F( |) V7 L 第二学期,学校买了一部手风琴,我开始练手风琴,半年之后我已经可以拉着手风琴教学生了。这音乐一教就是三年。 1 o) S3 Y& C) B
1972年,这所厂办小学自办了初中部,我被调到初中部;两年后,这所学校自办了高中部,我又被调到高中部。 * T0 h0 r8 s( }8 g
在中学我又教了数学、物理、语文等课程。频繁地调换课程,使我很疲惫,当时我最希望的就是只教一门课,不要一个学年就换一门课。 . S4 A/ [ K: e0 @& J) ^, e" ]2 E+ L
mso-char-indent-count:2.0'>“大丈夫”就要勤学不辍
$ E; y M% k7 ? 1974年开始的“评法批儒”运动,给了我一个机缘。 / a' A6 i" ~/ I6 D! `" c$ B3 ]
当时,我所在厂的“工人理论组”奉命和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大学前身)历史系合编《王安石诗文选注》。工人理论组到了开封师院历史系之后,发现没有人编王安石的诗词,就从厂办中学把我借调过去。因为工作任务并不重,利用这个机会,我通读了《史记》、《汉书》等很多书籍。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我人生的影响很大。
' l& |8 [5 ?5 ^% {! M. c( I “文革”结束后,我回到厂办中学教书。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出后,我非常兴奋,在第一时间赶去报考。这次考试只允许66届以后的高中毕业生报考,由于我是65届的高中生,不能报考,这让我非常痛苦。 1 X6 e9 h3 g; c; C) Q6 y
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第二年机会终于降临到我身上。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我立即投入紧张的复习备考。 ( w2 i4 U4 H. |7 V' ]
复习备考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时间紧和没教材。没有时间我就挤时间。当时,我在厂办中学任教导主任,还兼两个高二毕业班的语文课。每天上午安排完教务工作,我就躲到理化实验室去复习。这里上午第一节课时没有实验,很安静,很适合学习。 " x' i8 M' `' V% x" X
我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拿来学习,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一次,厂工会在家属院放映电影《望乡》,从下午开始家属院的空地上就人山人海了,我在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从窗子里看。但是,我克制了自己想看电影的欲望,独自一人跑到学校看书。 $ Z/ R& @+ C" j$ @8 M8 \$ E
没有教材我就向别人借。我们学校有两位老师是开封师院中文系的大学毕业生,我向他们两人借了几本必考课的教材。他们拿出来的英语课本让我傻了眼,我只在初三学过一年英语,高中三年学的是俄语。情急之中,只好向厂里的工程师借俄语课本。我所在这个厂有好多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生,我从他们那里借到了一套用很粗劣的纸印制的西安交大工科俄语课本。我的俄语是高中水平,学习起来很是吃力。但我花了一年时间,硬是将上下两册的工科俄语啃了下来。 . G! H# w4 d3 C. ?' q
1979年,我从80名初试考生中获得复试权,又从四名复试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开封师范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方向的研究生,人生第一次在考学上打了胜仗。
Y! f/ Z( [7 E- o4 _ 这时,我才体会到《孟子》讲的“大丈夫”人格的核心是自强不息。正如一个气球能够升腾是因为它里面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够进步是因为他具有自强不息的人格。这种人格不一定表现在外部,而是内化为数十年自强不息的坚持。因此,具有这种人格就会有一副傲骨,而不是傲气。 6 ?. c$ W8 e$ ~ |
“大丈夫”就要永不知足
4 z2 P; t/ v9 Q. {4 m 研究生毕业后我留学教书,先后教过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今年开始招博士后。我从小学一年级教到博士后,始终支持我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_' }7 x+ X' d# g
2003年春,我所在的河南大学文学院决定申报“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博士授予权,需要南下广东去宣传。这时正是“非典”肆虐期间,我冒着生命危险多次到“非典”重灾区广东出差。由于我们准备细致,宣传有力,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获得了专家评审评议第一名,顺理成章地成为博士点。2004年,我当上了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我满六十周岁,按常理应该退休了;但学校规定博士生导师可以延聘到65岁。所以,我才有幸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在河南大学选拔主讲人的活动,并被选中。我在“百家讲坛”先后录制过《项羽》、《吕后》和《汉武帝》三个人物系列讲座,现在正在录制《秦始皇》系列讲座。
2 C, _: H9 B; A 如果说我当年初中毕业不坚持半工半读上高中,人生早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当年我不努力考研究生,人生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在大学的近三十年中我不努力奋斗,人生也不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那年我不冒着“非典”的危险南下广州,拿到博士点,我的人生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果我在“百家讲坛”的海选中失利,或者在后续的录制中失败,人生也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努力,数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这才有了我今天的成就。
7 D# y4 ~* L$ X! Y5 c/ l! V& x. y 回首63年的人生之路,我感谢《孟子》,感谢《孟子》倡导的“大丈夫”人格。! F# G6 r, ]0 l1 C8 T
1 T, S2 g% \4 w. b' l" Y
% R2 t8 Z) |- F$ u# z8 G
" t; j* A! b: g& m: K # p' r; v2 E6 n- ~( M5 t* f/ g
mso-char-indent-count:2.0'>(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
; E% h* d l: H* F
! |/ J- P8 d9 Z% L
' m9 B4 A0 s, h A6 ~
9 K t! {6 X; t8 g5 M" `% Q9 @
|